技术文章

Technical articles

当前位置:首页技术文章罗氏八连排八连管低温储存的“稳定性保障”

罗氏八连排八连管低温储存的“稳定性保障”

更新时间:2025-10-28点击次数:84
  罗氏八连排八连管作为分子生物学实验中样本(如核酸、PCR试剂)储存的专用耗材,其低温储存(通常-20℃/-80℃)的稳定性直接影响样本活性与后续实验结果。需通过“容器适配-温度精准-操作规范-环境防护”的全流程保障,避免因储存不当导致的管体破损、样本污染或活性降解,确保储存期间样本质量稳定。
  一、专用储存容器:构建第一层防护屏障
  适配性储存盒选择:需使用与八连管尺寸匹配的专用冻存盒(如带分区卡槽的聚丙烯材质盒),确保每排八连管垂直固定,避免堆叠挤压导致管体变形或管口密封失效。冻存盒需耐低温(-80℃下无脆裂),且具备良好密封性,可隔绝外界湿气与杂质,防止八连管外壁结霜或被污染。
  分区标识与隔离:不同类型样本(如DNA、RNA、酶试剂)的八连管需分区存放,用标签明确标注样本类型、储存日期、浓度等信息,避免交叉混淆;对含挥发性试剂或易污染样本的八连管,需单独放入密封袋(如防漏聚乙烯袋)后再入冻存盒,防止样本泄漏污染其他管体,或外界污染物侵入。
  二、精准温度控制:规避温度波动影响
  储存温度适配:根据样本特性选择对应低温环境——短期储存(1-7天)的普通核酸样本可放-20℃冰箱,长期储存(>1个月)的RNA、酶等敏感样本需放-80℃超低温冰箱,避免因温度偏高导致样本降解(如RNA在-20℃储存易被RNase降解,活性下降50%以上)。
  减少温度波动:取放八连管时需快速操作(单次操作时间<30秒),避免冰箱门长时间开启导致局部温度升高(-80℃冰箱开门1分钟,内部温度可上升10-15℃);可使用预冷的取样勺或冻存盒,减少罗氏八连排八连管暴露在室温环境的时间,防止管内样本反复冻融(反复冻融3次以上,核酸完整性会显著下降)。
 

 

  三、规范操作流程:保护管体与样本密封
  管口密封检查:储存前需确认八连管的管盖已扣紧(如听到“咔嗒”声),或使用适配的密封膜(如parafilm膜)缠绕管口,尤其对-80℃储存的样本,可防止低温下管盖收缩导致的密封失效,避免样本挥发或吸收冰箱内湿气(湿气进入会导致样本浓度稀释,或冻融后产生冰晶破坏样本结构)。
  取放与解冻操作:从低温环境取出后,需在冰浴中缓慢解冻(避免室温快速解冻导致样本受热不均);解冻后不可反复冻存,建议按单次用量分装后再储存;操作时避免用手直接接触管体,需戴无粉手套,防止手部油脂、RNase等污染管体或通过管口侵入样本。
  四、环境与耗材适配:长期稳定性保障
  冰箱环境维护:定期清洁低温冰箱(每3个月一次),去除内部冰霜与杂质,确保冰箱内温度均匀(温差≤2℃);避免将八连管存放在冰箱门架(温度波动大),需放在冰箱内部靠后位置(温度更稳定)。
  耗材兼容性确认:确保八连管材质耐低温(如聚丙烯材质可耐受-80℃低温,无脆裂风险),且与样本化学性质兼容(如存放强腐蚀性试剂时,需确认管体耐化学腐蚀,避免材质溶出污染样本)。
  通过以上“稳定性保障”策略,可有效维持罗氏八连排八连管在低温储存中的样本活性与管体完整性,为分子生物学实验的重复性与准确性提供可靠的样本基础,适配PCR检测、基因测序等对样本质量要求严苛的场景。